2025 年,在政府数字政策办公室带头下,AI 应用迅速普及,逾70个政府部门已参与试用和训练大语言模型,私营企业应用方面,AI更颠覆法律、金融、创意等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。然而,技术革新速度远超教育系统的适应能力——麦肯锡研究指出,至2028年将有15%日常工作由AI代理完成,且愈熟练掌握生成式AI工具,对其依赖亦随之攀升。在此浪潮下,教育工作者需思考如何协助学生平衡『硬技能』与『软技能』,在善用AI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能力。
全球产业转型:AI重塑「硬技能」需求
生成式AI技术加速融入各行各业。高达75%的知识型员工已将这类工具融入日常工作,例如创意产业透过AI绘图工具,有效缩短创作周期,设计师得以专注策略与创意核心。不少企业导入AI自动分析数据、生成报告的同时,员工角色也从「执行者」转为「决策者」,这需要员工拥有强大的AI素养-除了AI知识和技能外,员工也需掌握其应用方式、理解AI相关的道德概念及风险, 才能发挥AI的最大价值。
上述的AI素养难以单靠学生坐在课室、单方向听着老师说教培养而成。职专教育相对传统教育方式更加贴近产业需求,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外,也能透过和业界的接触,更切合AI时代的人才需求。以CLAP-TECH高中应用学习课程的学生参与的北京游学团为例,学生由专业人士带领,学习生成式AI提示工程等硬知识,运用技术原理与创造力设计智能车,更透过比赛提升团队合作及解难能力。此外,透过和当地企业的交流,同学能更了解AI及其应用范畴,例如现代医疗行业如何以AI初步分析病例,在AI的帮助下增加效率以及诊症的准确率;教育行业如何利用AI改卷及分析学生水平,再根据AI的分析结果按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质因材施教。这种「实践中学习」的模式,让学生能及早认识真实职场的需求,有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的同时习惯运用软技能 ,助他们掌握AI素养。
跟上时代洪潮:AI素养教育成人才关键
当AI取代重复性工作,「人类独有技能」的价值反更稀缺。 2023年至2024年间,包含「AI」的职位增长达585%,如「AI流程规划师」、「提示工程师」等新兴职位,均要求结合技术应用、创意洞察与判断力。 CLAP-TECH的本地调查显示,分析思维、韧性、创意是未来人才必备能力。职专教育的关键,在于以创造力与AI协作,平衡技术应用与独立思考。教育若只教学生操作AI工具,无异于培育按钮操作员;真正的关键在于让同学接触真实职场环境同时培养其软硬技能。
香港的AI教育路径:素养教育普及化
综上所述,年轻一代须从「软」「硬」技能双轨装备,拥抱科技之余,保持分析力与个人特色。以职专教育为例,教育需转向「创意实战」与「 批判性思考」双轨并行,香港可借镜国际经验如何培育软硬兼备的AI人才。
首先,参考新加坡职专教育的课程设计,业界协作至关重要,业界伙伴应提供更多有意义的职场学习机会,参观企业、参与业界师友计划和举办讲座等。其次,建构批判性学习生态,鼓励学生自主学习。最后,将生成式AI融入日常教学 ,邀请企业专家进入分享真实应用场景。例如CLAP-TECH课程设有业界导师分享环节, 透过业界导师分享行业如何实际使用AI,引导学生思考应用场景等。
软硬技能平衡,打造AI时代核心素养
香港教育正迈向「素养导向学习」的转型之路。教育局制定的《香港学生资讯素养》学习架构,将资讯科技应用与价值教育深度融合——学生在STEM课编写AI程式时,也需要思考AI的应用场景,如何能运用AI社会带来正面影响;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作品时,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创造力为作品赋予独特性,学习合理运用和尊重原创。以CLAP-TECH的学习历程为例,学生不会局限在课室,有机会走访不同企业,透过实习及工作坊,以增加实际职场体验,改善学生的思维模式及软技能。正如《香港学生资讯素养》所强调——唯有让慎思明辨、创造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贯穿学习历程,方能培育出以人为本的AI未来人才。
撰文:赛马会多元出路计划「鼓掌 – 创新教育历程」中心总监何柏涛